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我们的战歌多嘹亮

第38章 布局宣传周的烽火弦歌

普海春酒家一间临江的雅室内,茶香袅袅。郭沫若做东,邀集了洪深、田汉、阳翰笙、冼星海、张曙等几位文化界的中流砥柱。

郭沫若放下茶盏,开门见山:“诸位,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紧锣密鼓部署‘保卫大武汉’的军事抗战,这是生死存亡之战!我们三厅,作为文化宣传的枢纽,责无旁贷,必须拿出最有力的配合!我连日苦思,何种宣传形式,能同时达成三重目标:其一,激励前线将士,胜不骄狂,败不气馁,以血肉筑长城;其二,唤醒后方民众,毁家纾难,踊跃支前,做将士的坚强后盾;其三,瓦解敌军意志,使其知我中华不可侮,抗战意志不可摧?”

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瞬间激起了思想的涟漪。

洪深率先打破沉默:“郭老所言极是!时机已至!诸位请看,如今汉口,堪称中国戏剧界的‘诺亚方舟’!全国九成以上的戏剧精英,无论京派海派、旧伶新秀、左翼右翼,皆在‘抗日救亡’的旗帜下空前团结!过去,我们只能在‘地下’、在民间小打小闹;如今,我们头顶政治部第三厅的‘官帽’,手握官方大义名分,为何不借此东风,将抗战宣传的阵势,搞得——轰轰烈烈,惊天动地?!”

“好!” 洪深的话音未落,田汉的眼中已燃烧着炽热的火焰,“老夫子一语惊醒梦中人!政治部成立两月有余,我们岂能坐等上峰指令?必须主动出击!依我看,就搞一个‘抗战扩大宣传周’!集中火力,在最短时间内,将抗战的意义、必胜的信念,像惊雷一样,炸响在武汉三镇每个人的心头!”

“宣传周?” 郭沫若眼里放出光茫,“具体如何布局?”

田汉站起身,手指在虚空中比划:“七天!七天时间,每日一个主题,层层递进,全面覆盖!第一天,开幕大会暨文字宣传日,檄文通电,传单报纸,铺天盖地!第二天,口头宣传日,街头巷尾,茶馆工厂,演讲、说书、快板,让道理深入人心!第三天——” 他看向冼星海和张曙,“歌咏日!让救亡的歌声,成为最嘹亮的号角!”

洪深立刻默契地接上:“第四天,美术日!漫画、木刻、招贴画,让视觉的冲击力直抵心灵!第五天,戏剧日!街头活报剧、大剧场演出,用最直观的故事点燃热血!第六天,电影日!流动放映队,将战火硝烟、英雄事迹搬上银幕!最后一天——” 他声音陡然拔高,“武汉三镇,全民大**!将这一周积蓄的怒火与力量,化作滚滚洪流,席卷全城!”

“好!就是要这样大张旗鼓,气吞山河!” 阳翰笙激动地接口,“这将是抗战以来,国统区首次公开、大规模、全方位的抗战宣传总动员!我们必须发动所有力量:组织进步团体上街演讲;协调广播电台,滚动播出专题,中、英、日语对外广播齐上阵;报纸刊物,每日特刊专版,形成海陆空立体宣传网!”

“还不够!” 一直凝神倾听的张曙突然开口,“在歌咏日当晚,我们再加一场‘火炬**’!让万千火炬,照亮长江两岸,让歌声与火光交相辉映!而最后一天的大**,就是这场宣传周最雄壮、最震撼的终章!”

“妙极!” 热烈的掌声瞬间爆发。

田汉补充道:“张曙的点子绝妙!**队伍,不必都挤在陆上。把一部分队伍,安排到大小船只上!江面之上,千舟竞发,万炬齐燃!火光映着滔滔江水,歌声乘着浩浩江风,那场面,何等壮观!那声势,何等磅礴!定能撼天动地!”

蓝图已具雏形,郭沫若开始点将:

“寿昌!” 他看向田汉,“你人脉深广,这最艰巨的动员工作,非你莫属!立刻打电话、发电报,发动你在上海左联、各业余剧协的老关系!凡已抵汉或能赶来的文艺界同仁,一个不落,全部动员起来!告诉他们,国家需要他们的喉咙和笔墨!” 他顿了顿,语气转为深沉,“同时,厅里会动用一切关系,将国民**宣传部、汉口市党部、市政府、警备司令部……这些重要衙门,统统列入‘主办单位’。挂个名,借个势,为我们后续行动扫清障碍,提供便利。此乃‘借壳生蛋’之计!”

“明白!” 田汉慨然应诺。

“翰笙!” 郭沫若转向阳翰笙,“你是主任秘书,中枢枢纽。协调厅内各处、各主办单位、各进步团体,确保政令畅通,资源到位,步调一致。千头万绪,皆系于你一身!”

阳翰笙目光坚定如磐石:“责无旁贷!”

“老夫子!” 最后,郭沫若的目光落在洪深身上,“你素以科学精神、周密计划著称。这宣传周七天,每日每项活动的具体形式、内容编排、人员调度、时间衔接,务必拿出一个滴水不漏、环环相扣的总方案!你是这场‘文艺战役’的总工程师!”

洪深沉稳地点点头:“放心,交给我!”

部署完毕,郭沫若看向众人:“这宣传周,重中之重,当属第三天的‘歌咏日’。我唯一忧虑,便是那场计划中的大型广场歌咏会。数万人齐集,歌声能否整齐划一?情绪能否有效引导?效果能否震撼人心?心中……着实有些忐忑。”

洪深闻言,目光立刻投向田汉:“郭老的担忧不无道理。如此大型歌咏活动,非大才不能统筹其神韵。寿昌,此事非你主抓不可!”

田汉连忙摆手:“使不得!老夫子莫要害我!歌咏一道,我乃门外汉,星海、张曙他们才是行家里手!”

“寿昌过谦了!” 洪深朗声笑道,“你自文坛初露锋芒,便与诗歌、音乐结下不解之缘!你的话剧,哪一部离得开插曲渲染气氛?你的电影剧本,哪一部少得了主题歌点睛?你编写的戏曲本子,唱腔更是灵魂所在!尤其抗战以来,你笔下喷涌而出的战歌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响彻寰宇,自不必说;《洪波曲》之激越,《最后的胜利》之磅礴,《空军战歌》之凌云壮志,早已传唱大江南北,天涯海角!论歌词创作之深入人心,论组织歌咏活动之号召力,你寿昌才是当之无愧的‘歌咏运动旗手’!此时不扛旗,更待何时?”

“是啊,老大!你就别推辞了!”

“有你在,我们心里才有底!”

冼星海、张曙等人纷纷附和,目光热切。

田汉看着众人殷切的目光,无奈地摇头苦笑:“唉,你们这是赶鸭子上架啊!也罢,既然诸位如此抬爱,翰笙兄又坐镇协调,星海、张曙鼎力相助,我田汉……就勉为其难,接下这‘歌咏日’的帅印了!”

看着眼前这群斗志昂扬的伙伴,郭沫若站起身,走到窗边,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,声音洪亮地说:

“好!看到诸位如此同心戮力,干劲冲天,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?!” 他猛地转过身,扫视全场,语气斩钉截铁,“最后,我要强调一点:此次宣传周,方法务必得当,形式必须灵活多样!街头演讲、舞台演出、广播传音、报刊文字、歌咏**、美术展览……十八般武艺,都要用上!但核心,是内容必须真实可信,直抵人心!我们的宣传,不仅要深入武汉的每一条里弄,每一个家庭,更要像无形的箭矢,射向乡野田间,甚至——射向敌人盘踞的区域!让他们听听,四万万同胞不屈的怒吼!让他们看看,中华民族团结的伟力!”

他顿了顿,声音在雅室内回荡:

“诸位同仁,我们虽不持枪,但我们手中的笔、喉中的歌、幕布上的光影、画笔下的色彩,就是最锋利的武器!第三厅,就是要做一支不拿枪的‘文化大军’,在保卫大武汉的壮丽史诗中,奏响我们最激昂的乐章!这一战,我们必胜!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